谨防不靠谱的“私人调查公司”忽悠

谨防不靠谱的“私人调查公司”忽悠

作者:忠安正信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阅读次数:98

半个月过去了,女教师出轨16岁高中学生的狗血连续剧,还在继续。

网友猜测,这莫非是她老公安排的私人调查公司干的?更有人借机打起了私人调查公司的广告。

但我要奉劝在座的各位,别轻易心动。

毕竟,私人调查公司这行的水,可不是一般的深。

像是各大侦探社里最常见的捉奸业务,竟然还能上演比国产剧更狗血的戏份。

案例一:

深圳大鹏区的王先生,近两年一直怀疑妻子出轨。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,他从网络上请了私人调查公司调查。

7300元定金付出去后,对方声称拿到了血脉喷张的有力证据。

但想要证据,得加钱。

一听坐地涨价,王先生马上觉得不对劲了。

见利诱不成,侦探立马换了口气:

“钱不到位,就去告诉你媳妇,你找人调查她。”

不得已,还深爱妻子打算挽回的王先生,只能含泪再次支付3万封口费。最后拿到的证据,不过就是妻子QQ空间里的几张自拍照。

好家伙,这样的私人调查公司,和我印象里的可不太一样。

而这,还只是“私人调查公司”们,最基础的操作。

案例二:

2011年,南昌市某机关干部王某收到一封从新余市寄来的神秘信件。

信里面除了几张面目模糊的不雅照之外,还有一张简短的字条,上面写着“尽快寄9万元到XX银行账号,不然就等着你的艳照传遍南昌体制内吧”

看到照片后,王某不假思索地直接报了警。

理由很简单,照片上的人从脸到身材,明眼人看出来没一处像他。而且,就算自己的记忆力再不好,这么大的私生活瓜,总不能说忘就忘吧。

接到王某的报警后,拿到关键证据的南昌警方也是一愣。

原来,江西省在近几个月里已经有多个省市的体制内员工,收到过这样的勒索信了。无一例外,都是5毛特效P图。

意识到对方可能是团伙作案,南昌警方迅速布局抓捕,结果顺藤摸瓜,抓获了一个由5名男子组成的“私人调查公司社”。

私人调查公司变身敲诈贩,这是屠龙勇士终变恶龙的寓言,照进现实吗?

原来,有过诈骗前科的主犯陈某,出狱后想快速东山再起。在街头看到一则私人调查公司的小广告后,福至心灵,决定成立“侦探社”。

没有案源咋办?陈某脑袋一拍,主动出击。

他找来3名老乡,从各大政府门户网站上扒下工作人员姓名和单位。又联合2名有手艺,会P图的同僚。先后把合成艳照和敲诈信寄给了几十人,每封敲诈信均要求封口费9万元,共计657万。

可惜的是,直至案发,未有一人上当。

最终,因为涉及金额较大,“侦探社”成员被判有期徒刑6年,并处罚金3万元。

随着5人锒铛入狱,成立不足2个月的侦探社也随即分崩离析。这经历,那是真刑。

没想到,有人看到报道,受此启发,甚至还青出于蓝……

案例三:

2012年,4名待业青年在报纸上看到南昌侦探社诈骗案后,猛觉醍醐灌顶。决定原地成立侦探社,重走艳照敲诈路。

为了不重复前人犯下的错误,小学没读完的4人商议后,一致觉得比起体制内官员,还是富商首富们更容易有作风问题。

于是连夜搜集各地富商资料,并闭门造车的自学起了PS。

学成归来后,为躲避精准打击,四人出资购买了一辆轿车,开始在重庆、陕西、四川、甘肃等省市流窜投递敲诈信。

也许是这份勤能补拙,碰到了歪打正着的糊涂蛋。

还真让这4人捞到了一个冤大头,支付了21万的“封口费”。

但法网恢恢,还没等挥霍完这第一桶金,他们便也步前辈的后尘,被警方一网打尽。

本着有客户吃客户,没有客户创造客户也要吃的原则。

案例四:

一些私人调查公司,开拓出了新业务拓展模式。

2015年,福建某派出所根据线人提供的线索,在辖区内某出租屋端掉一个诈骗窝点。逮捕涉案人员1人,收缴笔记本电脑1台和手机4部。

在审讯王某时,刑警甚至一度觉得案件背后另有高人。因为王某虽然交代犯罪事实的态度很好,但签字时连名字都写不全,这可如何去诈骗啊?

原来,王某只有小学文化水平,日常连26个字母都拼不全。自知吃了学历低的亏,王某积极寻找创业机会,绞尽脑汁开拓业务。

他混进各大女性聊天群里,一面广发”私人调查公司“名片,自称能搞到开房出轨证据。一面通过“话疗”的方式散布婚姻危机的可怕,让有疑心的女群友们疑神疑鬼,患得患失。

通过这种加速攻心战,再加上王某自学的P图和视频制作手艺,他一举拿下20多个订单,诈骗金额几十万元。

不得不说,人家小学文凭都能有这份内驱力,周四还在摸鱼的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?

当然,有成功钓到客户的,就有诈胡被客户钓了的。

案例五:

2019年年底,南京的张警官发现自己的私家车上,被插了一张某“私人调查公司社”发放的名片。

看完卡片上的服务内容,张警官觉得不对劲:这不仅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,还有可能是网络诈骗。

为了弄清对方的组织,张警官加了对方的微信。刚一接上头,对面的谢探长就立即发来了收费标准,还信誓旦旦的保证:

“只要是地球人,就能搞到床上艳照。”

虽然嘴上神通广大,但这位探长耐心却不怎么样。和张警官报价后一直没有收到回复,谢探长以退为进开始了表演。

他声称调查到了精彩内容,如果张警官不希望调查结果被发给全小区,就要支付3万元封口费。

殊不知,自己敲诈直接敲到了反诈中心头上。

事后了解,谢探长过去做装修,但这两年效益不好,看到街头小广告后,突发奇想改了行。

侦探社一共3名成员,谢探长自己查案兼联系客户,下面还有两名"探员"负责发小广告。

没想到开张不过半年,就误将名片发到了警察家属大院,属实是流年不利了。

如果说谢探长是用错了人,那接下来这位探长只能说从根本上入错了行。

上个星期,上海闵行区审理了一起“私人调查公司”诈骗案。

疫情后一直待业的梅某,去年年底在浏览同城网找工作时,被一个私人调查公司的广告吸引了。

自认为是推理悬疑类小说发烧友的梅某,立即用每月2500元的价格接手了一家转租的私人调查公司社。然后开始在各个女性聚集的网站里,海量发帖推介”抓出轨“业务。

倒也没有搞那些两头吃的诈骗套路,梅某兢兢业业地干了两单业务,被抓捕时还收到一份佣金。

万万没想到的是,他的落网也是被客户举报的。

原来,去年年底,梅某接了个跟踪出轨配偶的活,收费1500一天。

结果那一年的冬天,上海冷空气不断袭击,梅某在户外跟踪时被冻得涕泪横流,思来想去,决定摸鱼。

他把业务,以每天1000元的价格,转包给了一个网约车司机。

收到网约车日报的客户觉得梅某工作没责任心,两人发生激烈争吵,客户一气之下,将侦探社举报了。

咱就是说,有这种搭建供应商库的能力,找个工程公司做招标,不比跟人盯梢强吗?

案例六:

当然,像梅某一样有转包智慧的“私人调查公司”不在少数。

有网友脑洞大开,我何不砍了赚差价的中间商,直接找最下游供应商呢?

这不就来了吗?

私人调查公司,一直以来是一个处于灰色地带的行业。

即使并不以诈骗为目的,也是在法律的边缘摇摆。

2019年,北京的吕女士委托私人调查公司王某,调查丈夫的行踪。

5个月的时间内,王某通过种种手段获取了吕女士丈夫的行踪、住宿等信息,吕女士也为此支付了6.4万元酬劳。

同年9月,王某被警方抓获。

最终,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,王某被判有期徒刑两年半。

2021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》颁布,一旦侵犯公民个人信息,私人调查公司收集的“证据”再铁,也大概率不被法院采信。

当然,私人调查公司这个行业,不乏有大智慧的从业者,更不缺前仆后继的新人。

但这个行业游走在法律空白地带,低成本诈骗、高成本守法的特性,早就注定了我们能看到的“私人调查公司”,骗子的可能性远高于靠谱渠道。

私人调查公司,在大众眼里,是神秘的化身,是金钱的守护者,是爱情的守门员。

但更多浑水摸鱼的侦探们,真实水平就是利用人们的多疑和信息差来敲诈。

保持警惕,别乱投医。说到底,连枕边人都看不清,又哪来的信心,能看清一个陌生人呢?

选择忠安正信调查,您的明智之选!www.027dc.com

Image